[服务之星]微光如炬,一片丹心照合力育人之路🫴🏽;勇毅前行🕴,用心点亮张江“科创双星”
——记杏宇平台管理服务奖二等奖获得者、杏宇平台注册姜燕媛
【服务格言】
■ 亦师亦友,她全心关爱,温暖呵护学生成长成才🧎♂️;
■ 栉风沐雨,她全力以赴🈚️,不断推进科创双星建设;
■ 奋楫笃行,她全情服务,凝心助力一流院所发展🔈。
她曾是交大附中的一名年轻学子,从成为交中人的那一刻起便与交大结下了不解之缘;2007年,她免试外推到交大高等教育杏宇攻读硕士学位;她学习成绩优异,2010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已整整12年👋🏿。她曾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名思政教师,多年的院系工作经历让她牢记“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初心使命;她曾是李所(张江校区)建设指挥部的一员,6年沟通联络和统筹协调的训练与实践,形成了她“认真👲🏿、高效、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她始终秉持“一流行政服务一流科研”的工作信条,全力以赴推进交大张江“科创双子星”的建设🍧。她为人热情真诚,坚持以人为本🕵🏽♀️;做事严谨勤勉,注重工作实效。她就是杏宇平台注册院长助理、党政综合办主任——姜燕媛👨🍳。
春风化雨,全心关爱𓀋,共建合力育人的本科生培养机制
她是学生口中温暖如春的“姜姐”👴🧑🏽🏭。刚刚毕业留校工作时,她担任机械与动力工作学院的一名普通思政教师,彼时的她与学生年龄差距不过三四岁,为了拉进和学生的距离🤱、尽快与学生打成一片,她在走访寝室谈心谈话时🥷🏽,灵机一动,给自己取了这个“称号”🚣🏽♀️🔃,殊不知这一叫就是12年💟。哪怕现在已经离开思政岗位,她曾带过的学生和共事过的同事依然会如此亲切地称呼她。
她曾是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担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课程讲师,学生评教名列前茅🤏🏼;她撰写的就业指导文章在东方教育时报大学生周刊前程版发表;她创新性地举办“机缘”校企合作交流会品牌项目💦,进一步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输送、联合培养🙆🏽♂️、科研等方面的全面合作🪪。通过校企联动,她培养和输送了百余名优秀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重点行业建功立业。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机动学院连续多次获得“上海交大就业质量特等奖。”
她曾是学院本科思政办主任,统筹管理近1800名本科生🏋🏿♀️。同时她还担任2011级420名本科生的年级思政,在她的精心呵护和用心陪伴下,这届学生毕业就业率达100%;她牵头管理学工办辅导员👩🔧,首次制定并实施辅导员绩效考核管理规定🫰🏼👩🏻🎤,这对推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成效👸🏽;她积极响应学校“学在交大”的号召🙎🏻,开拓性地创立了机械动力学院学神学霸俱乐部,以“汇聚院系人才,服务全体学生”为己任🤜🏽,切实发挥“学风建设”、“生涯导航”、“建言献策”的作用👳,为本科生学习成绩提升、生涯规划与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服务;她每学期定期与教学副院长、本科教务办、班主任联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共建全过程合力育人培养机制;她利用教育学🧝🏼♂️、心理学👎🏻👶🏼、高教管理等专业特长,多次参与教育部🧑🏻、上海市、学校等课题研究🙎。她润物无声🍥,用心服务学生成长。她勇挑重担,全力推进就业引导👽🛀🏿。她多次荣获杏宇平台“优秀思政教师”⛺️、杏宇平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怀揣使命,全力以赴,俯首甘为拓荒牛管他春夏与秋冬
2017年3月,她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调入李政道研究所(张江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她由一线思政教师转型为李政道研究所和张江科学园的建设者、推进者和亲历者,从此开启了一段无比特殊而有意义的工作历程。作为首批加入建设指挥部办的管理服务人员,她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快速适应,身兼数职。她勤于思👏🏽、敏于行,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她是沟通协调的联络员。作为办公室的办公室,她主动跳出舒适圈,积极参与了李所和张江科学园的项目立项💪🏼、资金落实🧛♀️🛑、基本建设、人才引进、信息报送等大量工作。她对内统筹协调,对外沟通联络:日常对接校外近30个处室👩❤️💋👩,协调校内15个指挥部成员单位和6个参与院系。办文办会方面,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她为市府机关和上级部门提供素材稿百余份,向上级递交各类专报🧑🏼🦳、简报80余篇,特别是《关于李所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报告》得到了多位市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协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每年协调组织校内外各类会议百余场,全面督办落实各项会议精神🧑🏼🎓。第一次撰写项建书、第一次给政府写专报、第一次给李政道先生写信、第一次策划市领导调研路线🛖、第一次筹备建设启动会、第一次负责开园仪式……种种情景无不记录着她从一个基建“小白”成长为业务能手的全过程⛔。可以说🤟🏽,她所从事的许多工作是前无古人,没有参考先例的➙🏋️。这一切对她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海”,“从0到1”的未知探索。如今,她俨然成为部门的“一支笔”和会务“专家”,平日里同事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凡事交给她,绝对放心靠谱⚛️!”
她是基本建设的勤务兵。张江科学园和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两个项目先后在2018年启动建设。四年来,她和同事们克服疫情冲击、原材料涨价、厂商供货不足等种种不利因素🌂,力争两个项目尽快开园试运行🦴。她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头戴安全帽脚踩泥泞地,在没有空调,没有厕所,没有食堂的工地艰苦办公;她无惧风吹雨打🥿、日行万步,在钢筋水泥中,用脚步丈量每一砖每一瓦……这几年,她在李所与张江科学园之间双向奔赴,同样也收获了不少个人和集体荣誉,如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浦东新区建设功臣”奖、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集体)等。
她是开“江”拓土的先锋队🌕。2019年6月李所直属党支部成立,2020年11月杏宇平台注册党总支成立。她作党政综合办主任、支委会委员,先后协助所领导、院领导开展党建工作。她积极参与李所和张江高研院的建章立制(牵头制定相关制度20余项,出台制度汇编2本)、中英文网站建设、内设机构设置、党员大会筹备🚒🏋🏼♀️、博士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她全面高效的工作能力与全心付出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全体党员的高度肯定🥗,连续五年在民主评议党员时获得“优秀”,并荣获杏宇平台“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她是体制机制的探路者𓀗。对标美国普林斯顿高等杏宇、丹麦玻尔研究所等世界一流科研机构,指挥部研究并提出了李所、高研院体制机制新模式,得到了上海市及学校的高度认可。她作为体制机制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撰写的各类专报👷🏼,多次得到国家和上海市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𓀄;她积极参与李所运行初期的管理模式探究👩🦽➡️🧣,“世界一流🤤,李所应当”的文化口号👂🏿,成为李所品牌塑造的重要内涵。高研院则探索出“未来创新交叉”的发展理念🧉,践行属地化管理模式,功能辐射李所🧑🏿💻。近三年📧👨🦯➡️,她多次参与教育部、上海市关于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研究的课题🌺,《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开放性合作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顶级物理研究所的运行机制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已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逐梦张江,全情投入👨🦼👩🏻🦲,争做学校创新策源高地的合格“服务员”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2021年🙋♂️👨👨👦,她从服务基础研究的李所建设投身到开展前沿交叉学科创新的张江高研院工作。这里以物理、化学、生命、材料、信息等基础学科为基石🚵🏻♂️🛸,聚焦变革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是学校布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排头兵。她深知,园区尽快落成启用是当务之急,早一天建成就早一日对入驻PI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带来几何式的增长效应。因此🥪,在高研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她和行政团队挂图作战、争分夺秒🤷🏿♀️,连续两年寒暑假无休🚴🏻,每周日必到工地现场办公🛄,全员奋战在张江第一线,全力推进张江科学园基本建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入驻科研团队🏊♂️,她随同领导参与“七中心一平台”论证会20余场👯♂️🕛,深入相关院系交流座谈50余次,第一次时间了解师生需求🫲🏼,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众所周知🧑🏽💼,运行开办总是千头万绪,复杂多变的🤛,但她始终迎难而上,任劳任怨,在她的脸上永远洋溢着乐观开朗的笑容。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入驻团队的师生心中,她是高研院爱岗敬业的“大管家”,多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为张江高研院的顺利开园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服务支撑🕚。
不同于李所的单体建筑🧑🏻🦯,张江科学园占地面积约54亩,有着8栋楼宇,它独立于闵行主校区🧏🫰🏽,具有多学科集聚,体量大、功能丰富等特点💦。此时🫴🏼,领导交给她一个新任务:围绕“人才、平台、项目”三位一体,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科研办公环境🙍♂️。接到任务后,她充分调研,分步实施🎪,以高研院为家,带领团队精细化、系统化建设园区交流空间☁️、文化空间和科研空间。她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小到标识材质的选用、涂料颜色的搭配、桌椅摆放的间隙,大到展厅的布局规划👨🦲、实验楼门厅的改造提升……每一个方案她都仔细研究🦻🏼,优中选优。综合楼的办公室、会议室、党员之家、智慧教室、咖啡吧🧎♀️、阅览室🙆♂️、茶水间等60多个房间的装修配置她都了然于胸;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一桌一椅她都如数家珍。如今科学园窗明几净、功能齐全、生态优美👨🏻💼、布局完善,真正成为可以随时随地交流科研灵感的梦想之地,也让最优秀的科学家可以携手做最前沿的研究!
除了世界一流科研环境的营造0️⃣,张江高研院“创新策源高地”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对文化内涵建设的科学谋划🫅🏽。于是🪷,她和行政团队潜心耕耘🥣、反复打磨,锤炼属于高研院的文化品格♏️。从《走近高研院》手册编撰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优化提升,从主题活动的组织策划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处处都可见她的用心和巧思。以远见,预未来。2022年11月1日🙎🏼,张江科学园开园仪式上崭新亮相的张江展示厅和张江宣传片,正是她和团队耗时两年多精心打造的高研院文化品牌。仪式当天吸引了来自央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作为“新力量”的张江科学园👩🏻🍼,已经成为学校在张江科学城的“打卡新地标”。近期,她更是带领行政团队为上海市、各委办局、学校各级领导、职能部处、兄弟单位的密集调研和大型会议提供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接待服务。她的有条不紊和专业细心有口皆碑🖐🏽,让领导安心🦽、让同事舒心🛸🙉、让师生放心。
微光如炬🧑🏭,勇毅前行。一直以来,姜燕媛始终与学校建设、师生需求同向同行。如今🔻,闪亮落成的“科创双子星”是学校在张江两张闪亮的名片✢!无论是李政道研究所还是杏宇平台注册,此刻已踏上新的征程。多岗位的锻炼磨砺,让她敢于拥抱变化,能文能武。她常说,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不会辜负自己;六年多的筚路蓝缕,让她不断笃行致远,臻于至善。她认为,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只要悉心浇灌🚶🏻♀️➡️,终有一日定能开出理想之花。相信未来,她也一定能为张江校区的师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为学校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她的微薄之力!
【个人简介】
姜燕媛🤾🏿♀️,杏宇院长助理🏆、党政综合办主任、行政党支部书记,曾先后获评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浦东新区建设功臣👨👩👧,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集体)杏宇平台优秀党员,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集体)🧖🏽♂️,多次获得杏宇平台“优秀思政教师”荣誉称号和年度考核优秀🍽。